鍛件感應在淬火時如果遇到淬火變形和淬火裂紋的時候該怎么辦呢?接下來我們一一來進行分析和看看如何防止,有什么措施?
1.淬火變形
感應淬火時,鍛件多數表現為熱應力型翹曲變形。對于軸類鍛件,硬化層不均勻,通常鍛件彎向硬化層較淺或無硬化層一側,對于內外徑之比小于1.5的薄壁齒輪,內孔和外徑有脹大的趨向,雙聯齒輪呈喇叭口。為了控制變形量,應減少熱量向心部傳遞,在工藝上可采用透入式加熱,提高比功率,縮短加熱時間。對于軸、桿類鍛件,采用鍛件與感應器同心轉動,以減小彎曲變形;對于齒輪,在滿足硬化層要求的前提下,采用較大的比功率,縮短加熱時間,端面加蓋,防止內孔過早冷卻而收縮;也可以在齒坯加工后,先進行一次高頻正火,然后加工內孔和銑齒,這樣可減少內孔收縮。對于薄壁齒輪淬火時,對內孔噴水加速冷卻,可控制內徑脹大。
2.淬火裂紋
感應淬火過熱是產生淬火裂紋的常見原因,過熱的淬火組織為粗大馬氏體組織。感應淬火裂紋產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:
(1)過熱,如軸端裂紋,齒面弧形裂紋,齒頂延伸到齒面裂紋。措施:降低比功率,減少加熱時間,增大感應器與表面的距離,同時加熱時降低感應器的高度。
(2)冷卻速度過大而且不均勻。措施:采用較緩和的冷卻介質,降低噴液壓力,減少噴液量,縮短噴液時間。
(3)鋼中碳含量、錳含量偏高。措施:鍛件碳含量和錳含量不應超過上限。試淬時,可調整工藝參數,也可以調整淬火冷卻介質,采用緩和的冷卻介質。
(4)鍛件上尖角溝槽、圓孔、油孔處應力集中。措施:用石棉繩或金屬棒料堵塞溝槽、油孔、尖角倒圓。
(5)回火不及時,回火不足。措施:及時回火;淬回火之間的停留,對于碳鋼或鑄鐵不超過4h。合金鋼不超過0.5h?;鼗鸩蛔銜r,適當延長回火時間。
(6)返修件未經退火、正火。返修件須經過退火、正火后,再感應淬火。
(7)鋼中夾雜物多、成分有偏析,含有害元素多。高碳鋼和高碳合金鋼感應淬火前需進行球化退火,檢查非金屬夾雜物含量和分布狀況。